首页
首页 > 海河文学

寻找生命

文/李晓楠


他们说去黄山,我和妻子便跟了去,去的很匆忙。之所以去,就是因为行程中有黄山。凡是我没有去的地方,我都想去。之前对黄山没有太多的了解,但可以确定的是,黄山的脚下有我在四川读书的同学。有一种想念在里面。


火车不紧不慢,到达黄山市的时候刚刚前夜下了雨,导游说,你们可真是有运气。公路并不宽,但没有了城市的喧嚣,多了一份恬静。让人发自肺腑的一种亲近。天忽晴忽暗,云雾弥漫。远远地满眼的黄色和白色,漫山遍野的贡菊,稀疏地采茶人都是老者,没有电视中的甜甜的少女,但画面依然很美,这是自己从没有看过的。由于车子颠簸,并不能拍下当时的图片,真的是很遗憾。突然之间,车子在弯曲的山道上左拐右转,高耸的满眼的竹子擦肩而过。竹杆青青的,并不是在北方看到的那种。心情更加开朗了。到达的时候,最醒目的是刻着“世界地质公园——中国黄山”的红色大字。


黄山到了,大家纷纷照相。导游说,先不要照相,他要先给大家讲一讲,并一再告诫大家不要:“上车睡大觉,下车就撒尿,到了景区就拍照,回家什么也不知道。”导游已经很油滑了。乘过了缆车,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山的屹立和奇特。心情出奇的好。不知道前面会有怎样的风景。到达玉屏峰,终于见到了已经一千多年的迎客松了。


大家已经感觉到了黄山的热情,排队照像,游客不多,因为已经进入了淡季。厚重的羽绒服很有用处,没有穿来的已经感觉到了冷,但火热的心却是暖暖的。越往深处走,越能感受到黄山的奇怪。有人曾问徐霞客,你游遍天下,依你看来,哪里的山水最美呢?徐霞客笑道,“薄海内外侮辱徽之黄山。登黄山天下无山,观止矣。”后人根据徐霞客的语意将它提炼为两句朗朗上口的谚语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至今为人们广泛传颂。迎客松和黄山许多奇松一样,自唐末宋初,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玉屏峰下地青狮石壁前,让人真正感觉到黄山的胸怀,中国的胸怀。由于天气的原因,只能远观天都峰了。莲花峰、鳌鱼峰、光明顶、飞来石,满眼的风景、随处转移一下眼神,就是一处风景。下午三点多,寒意袭来,在西海住下,山风呼啸,风景依旧,只是双腿抬不起来了,匆匆地吃了便睡。有的人竟然穿着羽绒服睡下,太冷了。就连我们来自北方在寒风中摔打的人也经不起黄山的寒夜。导游告知第二天早晨看日出,前天晚上大家都嚷着不去了,腿太疼了,可大家还是早早的起来,穿上雨衣御寒,就连快退休的一位大姨也是整装待发。天很黑,但看日出的人很多,大家不管是不是认识,彼此照应着,手牵着手,窄窄的台阶上结了一层冰,刚刚下过雪,白天花了,夜晚又结成了冰,有的人就是四肢赴地,缓慢前行,大家但都很安全。我们赶到日出观景台时,已经有很多的人了,在寒风中,享受着黄山与日出带给大家的快乐。远远地出现了薄薄的云雾,透过丝丝的光,大家企盼着、猜测着、向往着,感受着太阳升起整个过程的快乐。渐渐一点点红红的天露了出来,兴奋和沉稳,兴奋地是一群中学生、沉稳的时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老人们。但享受着同样的日出。让人永远都不能忘记。


妙笔生花是必需要看的。到过黄山或者没有去的人大多数,都不是十分清楚妙笔生花的死亡之谜。妙笔生花顶部的明松叫“笔松”,已经有500年的高龄,早在1972年,就已经生病了,局部枯萎,针叶黄落,虽然及时进行了救治,11年之后,笔松还是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。最后林业专家还是找了江苏的一家塑料厂人造了“笔松”,让这一黄山奇景得以延续。其实,不在出名不出名,只要是你喜欢,随处都能找到令人叹止的风景。风景留给人的是一种静的物质。我想,关键还是要去感受黄山松的精神。


在激烈竞争的时代,很多人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,甚至迷失了方向,但大多数的人感到压力大,空虚、苦闷,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。我想,不妨,你到黄山走一遭,去感受一下黄山松的魅力和精神。黄山松大都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上,扎根岩隙,屹立风口,树冠扁平,愈老愈奇。几百年、上千年才长那么一两米。生长不易,长大更难。黄山松生来就与环境挑战。黄山松是一个真正的人,一个大写的人,一个舒展黄山一横一竖的特有的精灵。人总是要有精神的。人是要越活越好的。活得好,就需要一种黄山的精神,在逆境中不屈不挠,在顺境中勇往直前。不要总是怨天尤人,抱怨自己太苦太累,埋怨上苍对自己不公。到黄山去吧,那里会让你找到前行的道路,像黄山松、像黄山云、像黄山石,黄山的每一个物件儿都存活着顽强的生命,让你深入骨髓,存留在你的体内,迸发出超人的力量。


当然,到黄山还是想找到昔日的同学。十几年没有见面,一见面手就紧紧的牵在一起,他的手始终不肯松开,即使在窄窄的楼道。酒喝了很多,妻子也喝了很多,被我们彼此的牵挂所感染,就像是又回到了校园时代,不停地说,不停地喝,完全超出了平时的酒量。在老街的酒馆,一个温馨的地方,演绎着黄山的情节,故事很长,好像没有结尾。直到夜静了,他才赶回歙县的小家,却让我一夜无眠,不知是留恋风景还是浓浓的同窗之情。


人生如风景,越想珍惜,越是难以抓住。越是丰富多彩,越是在不经意间流失。在烦躁的生活中,最好抽出时间到大自然中去洗礼,到大自然中去陶冶,到大自然中去感受。感受生命,感受生长,感受过程,感受过去、现在和将来。朋友去吧,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。